“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

2016年11月7日 12:59评论关闭Views: 149

【中国娱乐前沿 亦柠】利落的短发,浓密的胡须,幽默的言语,腼腆的笑容,眼前这位长相酷似彭于晏的中年男子,就是有着“台湾舞蹈王子”之称的骉舞剧场创始人、艺术总监陈武康。“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10月28日、29日,陈武康和骉舞剧场会带着成名作《速度》来到上剧场演出。为此,陈武康专程提前来到上海举办分享会,与观众聊一聊他的舞蹈人生。他更带领大家一起互动,真实感受身体里的速度。
“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

舞蹈,让灵魂变得安定

陈武康说,小时候的他很顽皮,是个问题少年,舞蹈,让他的灵魂变得安定,“小时候没什么理想,整天跟其他小朋友打打闹闹,家人和老师都对我很头痛。有一次去海边玩,正好遇到一场演唱会,我就一直在旁边跳,被一个叔叔发现后,就告诉我家人我有跳舞的天赋。”“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在老师的鼓励下,陈武康决定学习舞蹈,“但当时很多舞蹈学校不收男生,后来一间只教芭蕾的学校收了我,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家人也把跳舞当作是给我的奖励,功课好就可以跳,功课差就只能停下来。为了能跳舞,我开始变得很听话,同学找我去打架,我都会说:‘不行,因为我要去上舞蹈课。’”
“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

《速度》造就人生经典

在陈武康眼中,芭蕾始终是西方人的东西,“当时在台湾看了很多录像,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就想去美国和欧洲。”申请到奖学金后,陈武康去了美国,经过一年时间,他克服了语言等障碍,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发现自己跳得不比西方人差。“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2004年,回到台湾的陈武康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编舞家共同成立了骉舞剧场,这个由清一色男性组成的舞团,给当时阴盛阳衰的舞蹈界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潮流。2007年,骉舞剧场推出了《速度》这部作品。舞台上,舞者们相互嬉戏、骑单车、射飞镖、折纸,在玩耍中找到不同速度带来的感官刺激,将诙谐、具有深度的当代男性生命感悟融入其中,“我们发想了大量素材,彼此分享舞蹈和生活中的经验,然后从中选取可以用的内容。这样的分享方式很有趣,当时的我们很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激情。”2008年,《速度》一举囊获“第六届台新艺术大奖”,同年前往纽约乔伊斯剧场公演6场。从此,骉舞剧场在台湾舞蹈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成为新生代舞蹈剧团中的佼佼者。
“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10年后重排《速度》,陈武康坦言,虽然少了一些激情,却对作品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尝试做一些改变,因为有新舞者的加入,我们也会为他排一段新的独舞。”陈武康介绍,《速度》中所有的舞者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独舞,以展现每个人对“速度”在生命中的不同体悟。谈到《速度》对自己的影响,陈武康说:“我以前性子很急,做完《速度》,我放慢了节奏。现在回头看,《速度》是年轻时给自己的情书。”
“型男舞者”陈武康:《速度》是给自己的情书

评论已关闭